如何與孩子談論年節家務分工:給同志家長的指引
農曆年節期間,你和孩子回誰家呢?闔家團圓的日子免不了吃吃喝喝外出走出,是誰張羅美食,規劃行程,又是誰負責收拾洗碗?性平教育不只發生在新聞事件,更可以落實在生活細節中,一起了解如何與孩子談論年節的性平議題!
這則事件為何跟同志家庭有關?
當傳統習俗遇上現代生活,商議商議再商議
過年返家,回誰家常常成為爭論的焦點。傳統異性戀家庭中,女性被認為是「嫁入」夫家,應該待在婆家過年,且負擔年節期間的額外家務,但現代社會,應該有平等的權利決定回誰家,所有家庭成員共同分擔家務。重要的是,同志家庭的夫夫、妻妻組合打破傳統,更有機會商議出所有人都自在的生活方式,一起過個舒舒服服的年!
性平教育從小做起,為孩子示範溝通
性平教育應該從小做起,同志家長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展現性別平等的觀念,家務沒有專屬於特定性別,想回家的時候就能回家。透過參與家務、分擔責任,讓孩子從小培養性別平等的意識,並學會親密關係中的溝通討論,提出需求,相互尊重是不分性傾向的關係課題!
我該如何與孩子談論
情境一:討論回誰家過年
家長: 「過年快到了,你有期待去高雄阿嬤家和台北阿嬤家呢?」
孩子: 「有,我想先去高雄阿嬤家,因為我想和哥哥姊姊一起去看吉伊卡哇,他們初二就走了」
家長: 「我也很喜歡去高雄阿嬤家,但台北阿嬤也很想我們陪她過除夕。我們是不是可以想個辦法,和他們兩邊都一起過除夕呢?」
孩子: 「我們可以輪流嗎?今年先回高雄阿嬤家,明年先回台北阿嬤家。」
家長: 「這個主意不錯!或者我們可以和哥哥姊姊商量是不是初二先一起看完吉伊卡哇再走,你們覺得怎麼樣?」
孩子: 「好啊!」
情境二:打破性別刻板印象
家長: 「今年過年,大家都會一起準備年菜和打掃洗碗,不只是嬸嬸和姊姊們的責任喔」
孩子: 「對耶,為什麼以前都是嬸嬸和姊姊們在煮飯洗碗?其他人都在看電視」
家長: 「以前大家覺得女生應該負責家裡的工作,但現在我們認為男生女生都應該一起分擔家務,這樣才公平。你們願意幫忙嗎?」
孩子: 「嗯,我也覺得男生女生都應該幫忙!我可以幫忙倒垃圾!」
家長:「太好了!大家一起準備,過年才能開開心心。」
情境三:性平神隊友
孩子: 「為什麼今年琳琳嬸嬸自己一個人跟我們一起過除夕,雯雯嬸嬸和小寶寶呢?」
家長: 「因為今年除夕雯雯嬸嬸回她的家吃飯呀,去年她們是跟我們吃,今年她們討論想要分開過年」
孩子:「蛤,可是這樣我就不能看到小寶寶了,阿公也說好奇怪少了她們不像團圓」
家長:「雯雯嬸嬸的家人也想看到小寶寶呀,而且他們過兩天就回來了,每個人去他們最想去的地方才是真的團圓」
孩子:「喔,那代表以後我結婚了之後,也可以除夕夜回家跟你們團圓嗎?」
家長:「當然可以呀!我們永遠歡迎你回來過年」
溫馨提醒
耐心傾聽: 孩子對於過年安排和家務分工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家長應該耐心傾聽,並給予尊重。
共同參與: 讓孩子參與討論,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家中有一份責任感。
以身作則: 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展現性別平等的行動,例如共同分擔家務,並傳遞性平觀念。
性平教育不是指責: 家長可以運用節慶歡樂的氛圍,讓孩子在輕鬆愉快中學習性別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