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孩子出櫃

2023/10/24   818   友善資源


當孩子問「我是從哪裡來的?」,你或許曾聽過「你是送子鳥送來的」或是「你是我從垃圾桶撿到的 」這類回答,有些家長對於性教育難以啟齒,無法自在和孩子談論生命起源,反而是用糖塞、轉移話題的方式,研究指出,這會造成孩子有被遺棄、不被愛的感覺。

當孩子對不同的家庭型態多些認識,不侷限一男一女的家庭型態,理解到組成家庭的方式百百種,可以讓孩子擁有多元的概念,在往後人生不受侷限且學會欣賞尊重他人。

當家長對孩子出櫃後,代表自己願意與孩子坦誠一個家庭中的秘密,身為家長的我們,可以對孩子示範,當說出秘密時,仍然有人會愛著自己,在孩子往後的人生,也願意與家長多分享自己的秘密。

—身為家長的我們,對孩子示範,當說出一個秘密時,仍然有人會愛著自己。



23.png

如何做好身世告知的準備?

  • 考慮孩子的觀點跟成熟度: 依照發展情形,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談同志家庭,例如用多元家庭的繪本,讓孩子了解家庭結構不會影響到家長對孩子的愛,而越早向孩子出櫃,孩子能理解到自己的家庭與別人不同,孩子不會感覺到被欺騙,也能建立家長與孩子的信任關係。

  • 家長對於同志身分感覺自在:當家長對於同志的身分感覺自在,孩子也會覺得這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情,不是無法承擔的家族秘密,然而,當家長對於同志身分感覺不自在時,不安的感受也會一併傳給孩子,讓孩子感覺「同志身分等於不自在」。

  • 先教導孩子多元的美好: 當家長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就教導孩子尊重差異與多元、「不一樣」也很好,以及學會差異無損家長的愛,往後當家長向孩子出櫃時,孩子更能接受家長的性傾向,與自己所處的家庭型態。

小提醒:當家長決定好與孩子出櫃時,如果家長可以接受孩子的提問,以及誠實面對性傾向,便是跟孩子示範:不論何種性傾向,我們都是真誠活著,不需隱瞞與自責!




24.png

家長對孩子出櫃的步驟

  • 寫下自己的出櫃計畫: 拿紙跟筆,假裝要對孩子進行出櫃,寫下自己預計怎麼與孩子說明,並思考孩子可能會有哪些問題。

  • 向孩子預告即將說明的內容:使用繪本與孩子說明,每個人的家是不一樣的。 向孩子預告預告要說明的事情,如:「等會我要跟你分享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可以讓你更瞭解我們家。」

  • 接受孩子的所有反應:當家長對孩子出櫃後,接受孩子的任何反應。當孩子知道家裡的秘密時,孩子可能會提問或是沉默,當孩子提問時,用家長自在舒服分享的內容即可。孩子有疑問時,開放態度讓孩子提問,誠實回應。若當下不知道怎麼回應孩子,可以誠實的回應孩子這件事情家長需要想一下,等到下週(給一個自己可以討論的時間點)再回應孩子,不能假裝忘記這件事情,孩子會誤會這件事情是不能談或不能講的話題。

  • 當孩子沉默時的應對: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也許你需要一段時間的消化,等消化完,隨時歡迎進行討論。」

  • 向孩子保證愛不會改變: 保證家長對於孩子的愛,不會因為自己是同志而有改變,這樣的愛,在家庭中都會存在,即便知道孩子需要一點時間消化,家長仍舊愛著孩子,在出櫃後仍保有家庭日常作息,讓孩子知道即便出櫃後生活作息仍就一樣,就像是對孩子的愛一樣沒變。

  • 尋求社群支持:讓孩子去認識其他家長也是同志的孩子。研究顯示,讓孩子去認識其他相同有LGBT家長的孩子,可以讓他們減少許多問題。可以去參加一些當地的社群組織,不論是聚會的或是網路上的。讓孩子知道他們也擁有社群,他們不孤單。


此篇出處:Diana Breshears and Carien Lubbe-De Beer (2014)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Adult Children’s Advice for Parents Coming Out to Their Childre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Vol. 45, No. 4, 231–238


其他相關部落格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共同書寫台灣同志家庭文化、推廣同志家庭社會能見度,促進各地區同志家庭交流,創造互助資源網絡。

捐款支持 or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