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孩子談論建國中學菜單事件:給同志家長的指引

2025/02/11   362   友善資源

觀-2.png



發生什麼事

台北市建國中學第46屆校友舉行畢業30年慶祝活動晚宴菜單,菜單名稱出現「香鮑佐蘿莉」、「綠白制服趴」、「韓國妹子軟綿綿」等菜名,會場還布置人形立牌,有穿著綠色、黃色制服配上高跟鞋女性,遭疑影射其他女校學生。


這則新聞為何跟同志家庭有關?


貶低女性的環境,對整體性少數更不利

菜單名稱將女性比喻為食物或物品,將女性的身體特徵與性暗示連結,這種行為嚴重地物化女性,結合現場佈置將女性貶低為滿足男性慾望的對象,對特定女校學生和所有女性,都是一種侮辱和歧視。而對女性和物化和貶低,不只是女性受害,更會惡化整體性少數的處境,同志家庭不僅身為性少數,我們的孩子們也有各式各樣的性別與氣質樣貌,身為家長樹立尊重多元性別的價值觀迫在眉睫!


歧視氛圍當下,該沈默還是勇於說不

爭議傳出時,部分人士表示這是一場私人聚會,現場都是建中校友,沒有其他家眷,意指菜單名稱雖然物化歧視女性,但當下沒有女性在場,如果沒有外流的話,不會對任何人造成傷害,也不應該被外流後批評。除了私人聚會容忍性別歧視行為,不利於建立一個尊重他人的社會氛圍,我們也相信,並非所有現場的男性都認同這樣的價值觀。如何在歧視氛圍當下,釐清自己的想法與立場,也是我們鼓勵所有同志家長與孩子討論的課題!


我該如何與孩子談論:基礎篇


準備好來跟孩子討論了嗎?基礎篇幫助你做好心理建設,進階篇給中高年級的孩子更多思考引導!


1. 選擇合適的時機與地點

  • 孩子的情緒狀態:確保孩子情緒穩定,沒有其他事情分心。

  • 私密空間:選擇一個安靜、不受打擾的地方,讓孩子感到安全。

  • 家長保持輕鬆自然的態度:避免打斷孩子本來的遊戲情境,或是擺出大陣仗,讓親子之間感覺如臨大敵,性平話題可以是貼近生活的!


2.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解釋事件

  • 簡化事件: 將複雜的事件簡化,用孩子能理解的詞彙和方式來解釋。

  • 強調尊重: 不論性別、年齡、背景,每個人都應該受到尊重。

例如:

  • 「有些大哥哥用不禮貌的話來形容女生,這是不對的,也會讓人覺得難過。」

  • 「我們不喜歡被別人貼標籤一樣,女生也不喜歡被別人用刻板印象看待。每個人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別人帶來影響。」


3.引導孩子思考

  • 提出開放式問題: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你覺得這個事件哪裡不對?」、「如果你是在場的當事人,例如:校友、女性服務生、主持人,你會怎麼想?你會做些什麼?」

  • 分享個人想法前,表達關心與肯定:分享你的觀點時,讓孩子知道,你更好奇在意他們的看法,並對他們勇於表達表示肯定。

  • 避免責備或批評: 即使對事件或孩子的反應感到憤怒或失望,也要避免直接指責孩子或他人,以免讓孩子產生防衛心理。


我該如何與孩子談論:進階篇


1.強調性別平等的重要性

  • 解釋何謂歧視: 讓孩子了解歧視的意思,以及歧視會發生在任何群體身上(性別、健康、氣質、國籍、外貌等),清楚向孩子說明,污辱與歧視是錯誤的行為。

  • 參考範例:

    • 「這個事件反映出社會上還存在著性別歧視的問題,有些人會用貶低女性的方式來取樂。這種行為不僅不尊重女性、傷害女性,也讓不同氣質的人受傷」

    • 「性別平等的意思是,不分性別都應該受到平等的對待。同性婚姻也是靠著很多人努力爭取,才讓社會變得更公平。」


討論言論自由與責任

  • 解釋言論自由: 讓孩子了解言論自由的重要性,但同時也要強調言論自由是有界限的,不能傷害他人,也必須禁得起檢驗。

  • 參考範例:

    • 「人人有言論自由,但不代表可以說出貶低或傷害他人的話,私人聚會中的言論也要能經得起檢驗。」

    • 「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如果犯錯了,要為自己的錯誤徹底反省,試圖強調自己的錯誤沒有那麼嚴重,只會造成反效果。」


鼓勵孩子參與社會議題

  • 關注時事: 鼓勵孩子多關注時事新聞,了解社會上發生的事情。

  • 參與討論: 鼓勵孩子參與家庭或學校的討論,表達自己的看法。

  • 鼓勵行動: 鼓勵孩子從自身做起,尊重他人、拒絕歧視,成為推動性別平等的一份子。



結論:為何我應該要和孩子談論性別新聞?


1.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

透過新聞事件,幫助孩子了解性別歧視是錯誤的行為,避免「內化歧視」—誤以為「刻板印象或歧視是一種常態」、「對歧視言論產生受傷的感覺是自己的錯」,或者企圖修飾自己的外在表現、身份以避免衝突,害怕展現自己真實的樣貌,讓孩子明白,任何人不應因性別而受到歧視或不平等的對待。


2.關心社會議題:

性別議題與同志家庭息息相關,協助他們關心社會議題,培養他們的公民意識。理解到自己也是創造友善環境的重要成員, 共同營造一個尊重多元、包容差異的環境。


3.成為孩子的榜樣: 

家長以身作則,展現對性別平等的支持,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閱讀更多每月一新聞


其他相關部落格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共同書寫台灣同志家庭文化、推廣同志家庭社會能見度,促進各地區同志家庭交流,創造互助資源網絡。

捐款支持 or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