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資訊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 友善資訊

2021同家會工作計畫

2020/11/20   3751   會務資訊

歡迎了解2021同家會工作方向,給予支持與指教!

2020同家會工作報告:同婚通過了,然後呢?

2020/11/12   1601   會務資訊

疫情讓大家措手不及,但同家會在2020年仍持續陪伴同志社群,為了所有想生養與已經生養的同志朋友,我們努力往2021邁進,邀請您繼續支持同家會,陪伴我們打造適合同志生養的社會。

6月份準家長來聊聊活動紀錄-伴侶關係與生產

2020/6/12   1175   講座消息

同家會與同志媽媽小龜及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合作,6月份準家長來聊聊【我是神隊友?豬隊友? 養小孩才是伴侶關係挑戰的開始】(台中)與【生產再發現】(台北),活動精彩紀實

同志配偶收養基礎QA篇

2020/5/26   4283   收養

自《釋字748號施行法》通過後,同志家庭透過專法第20條:「第二條關係雙方當事人之一方收養他方之親生子女時,準用民法關於收養之規定。」建立子女與同性雙親的親子關係。但從該條文的字面意涵,我們便可理解同性家長仍需透過收養流程與子女建立法律關係,並只能收養配偶的「親生」子女,若是配偶先前收養的無血緣子女,則無法進行收養。

同志家庭所養育的小孩,其身心發展是否比異性戀家庭子女來的差?

2020/5/26   1485   學術文獻

根據美國俄勒岡大學社會學教授賴特(Ryan Light)與科羅拉多大學學者亞當斯(Jimi Adams)共同執筆的研究指出,在檢視1977年至2013年,在這36年間與同志家庭相關的1萬9000份研究報告後,研究結論出現壓倒性的共識:「同性戀與異性戀養育的子女並無差異」 。

同志家庭如何組成?

2020/5/26   1181   同志家長的經驗談

根據本會自2005年創建以來,我們接觸的同志家庭,大致可分為三種家庭型態,第一種為重組家庭,其子女是前段異性婚姻所生,第二種則是人工生殖家庭,其子女是透過人工生殖技術,擁有子女,第三種則是無血緣收養家庭,台灣自2012年修法後,便可以單身身分成為合格收養人,並需經過收出養機構評估與法院審查後,方可成功收養無血緣子女,本會迄今接觸至少300組台灣同志家庭。

【同志爸爸的平時與孩子的出櫃準備】

2020/5/26   830   同志家庭出櫃準備

昨天我們帶著孩子去周年慶血拚,我正在更衣室裡測試褲子能不能塞得下肥胖的身體,店員問Joseph說: 你是孩子的爸爸吧? 這時候我清楚地聽到兒子說: 他是我們Daddy,換衣服的才是拔比。

同志收養家長給同家會的一封信

2020/5/26   1051   同志家長的經驗談

「嗨,你醒了!」我勉強的睜開眼,迎接我的是你甜甜的笑容以及圓滾滾的清澈雙眼,每天早晨這一幕足夠我開心一整天。謝謝你來到這個家,接受我這個媽媽,成為我們最可愛的小海豚。 成為母親,一直是我的夢想,我希望與自己的孩子相遇、一起學習、分享成長,迎接生命的各個階段。很擔心自己是否能扮演好家長的角色,反覆思考、與我的另一半討論,深怕自己無法給孩子最好的。原來成為母親的我,如此平凡。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共同書寫台灣同志家庭文化、推廣同志家庭社會能見度,促進各地區同志家庭交流,創造互助資源網絡。

成為家慧之友 or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