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外國人也是台灣人」—跨國同志家庭的指引

2025/02/18   325   同志家長的經驗談

4.png


同志家庭的樣貌多元,部分同志家庭的雙親來自不同國家或文化,孩子確實傳承了來自雙親的跨文化背景和血緣,這是一份珍貴的禮物,但也可能面臨反覆被詢問「是外國人嗎?」的情境。

對這些跨國籍、跨文化的孩子來說,他們「既是外國人,也是台灣人」,成長過程中可能因為與周圍環境的差異,而感受到格格不入。面對這樣複雜的情況,如何引導孩子欣賞融合在自身的多元文化,並應對社會既有的「本國人想像」,是家長的重要課題。


  • 鼓勵孩子探索雙親的文化根源

    • 透過學習語言、旅遊體驗、參加節慶、品嚐美食、欣賞傳統藝術表演、傳唱民謠說故事等方式,讓孩子深入接觸雙親的文化,理解文化或認同不在於表相上的長相外貌。


  • 強調多元文化的優勢並協助建構認同

    • 幫助孩子理解傳承來自雙親的跨文化背景是一份珍貴的禮物,也是優勢,並引導他們思考:「什麼樣的人是台灣人/OO人?」「你認為自己是哪裡人?」進而建立屬於自己的文化認同。


  • 尋求支持與專業協助

    • 日常生活中,可尋求有類似背景的跨國籍跨文化家庭的支持,如果孩子在文化認同遇到困難,可以尋求心理諮商等專業資源的幫助。



    關於「是不是外國人?」跨國同志家庭這麼回答......


    • 「他也是台灣人喔!」

    • 「我太太是美國人,小孩也是台灣人喔」

    • 「我有一個台灣爸爸,一個法國爸爸,我是台灣人」





    閱讀更多



其他相關部落格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共同書寫台灣同志家庭文化、推廣同志家庭社會能見度,促進各地區同志家庭交流,創造互助資源網絡。

捐款支持 or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