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為什麼我應該和老師談談同志家庭?
同婚通過五年了,越來越多同志家庭在日趨友善的社會氣氛下自在出櫃,然而多數的專業人員對同志家庭一直停留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還未曾有機會和同志家庭互動。你可能認為,身為同志家長,養育孩子的方式和理念,與其他異性戀家庭沒有太大區別,不需要特意向老師說明,但向孩子的老師說明同志家庭身份,可能比你想得更重要!
為什麼我該向孩子的老師說明同志家庭身份?
促進校方積極創造友善環境
讓學校了解同志家庭的存在,改善既有制度中依循異性戀常規的舊有作法,例如修正各式表單的一父一母欄位、更多元的父母親節慶活動等,促使校方教職員生打破傳統性別刻板印象,理解原來同志家庭就在自己身邊!
親師之間建立信任關係
將家庭狀況告知老師,有助於老師正確稱呼、理解家庭成員關係,避免誤會(例如,孩子沒有爸爸,是因為離婚嗎?或是因為有兩個媽媽?),此外主動說明也有助於與老師建立更深層的信任關係,若孩子在學校遇到任何困難,老師會基於對孩子家庭背景的了解,提供更適切的支持。
預防霸凌與歧視,即時尋求協助
若有其他同學或教職員對孩子的家庭背景感到好奇或發表對同志的不適切言論,老師可以即時給予支持,及早介入提供保護。作孩子的示範,自在出櫃原來是這樣
由家長親身向老師告知家庭樣貌,有助於孩子模仿如何向他人介紹自己,能在學校自在談論家庭,以身為同志家庭成員為傲,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與自尊!
現在,你可能覺得和老師聊聊很重要,但該用什麼方式說明比較適合呢?特地向老師出櫃,會不會太刻意呢?
約好時間面對面溝通
真正關心孩子的老師,會非常樂意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狀況,家長可以透過適切的方式與老師溝通,例如在時間充裕且雙方安心的空間與方式,參考對話:「老師您好,我想跟您聊聊關於我們家的一些事情,請問什麼時候方便呢?」文字把心情說得更完整
如果無法抽空參加親師座談會,或是另行與老師約定時間,也可透過文字簡訊方式,簡單扼要說明家庭情況和你的訴求,參考對話:「老師您好,我想跟您聊聊關於我們家的一些事情,我們家是一個同志家庭,我們是透過收養/人工生殖/代孕,我和我的伴侶都很愛我們的孩子,孩子稱呼我們為媽媽和媽咪,我們希望孩子能在一個充滿愛和支持的環境中成長。老師們或班上同學若對於同志家庭不了解,有什麼我們能提供協助的地方,我們都很樂意幫忙。」徵詢孩子的想法
保持開放的心態,若如果孩子已經夠大,可以徵詢孩子的意見,是否願意讓老師先知情家中情況或是孩子有其他不同的想法。此外,事先了解孩子對老師的觀察,也可能幫助你預作準備!尋求資源協助
家長若對於和老師聊聊有點緊張,也可以與伴侶和其他同志家長交流經驗、一同預作準備。同家會有多年陪伴同志家庭經驗,提供同志家庭交流群組,辦理各式同志家庭身世告知講座,歡迎多加善用!查詢近期講座
第一線老師的內心話
由家長主動開啟話題
建議同志家長主動告知老師家庭狀況,因為老師可能是第一次接觸同志家庭,不知道如何開啟話題。如果家長沒有主動告知,老師也會透過後續家長繳交的緊急聯絡單、學籍資料卡得知,但也可能會有疏漏,或擔心冒犯了家長隱私而不敢多加詢問!分班時機與小三課程是關鍵
除了國小一年級入校時需要主動說明,國小三、五年級會重新分班,更換新老師的時候也可以主動告知。三年級課程涵蓋家庭成員的稱呼,授課老師未必有多元家庭意識,建議提早為孩子做好準備,做足完整的身世告知,建立多元家庭概念,並提前知會老師,才不會手足無措!
萬一,老師已讀不回該怎麼辦?
保持開放心態,與孩子維持暢通的溝通管道
每天與孩子聊聊學校的生活點滴,只要老師一視同仁,善待自己的小孩,那也是很棒的事情;若老師因此對小孩不友善或有差別待遇,也能及早發現,建議與社群保持聯繫交流經驗,或考慮向學校行政單位反應。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