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家庭佳節親友互動指南

2024/09/09   282   同志家長的經驗談

1.png


中秋佳節近在咫尺,久違的親友團聚時光,令人倍感溫馨,但有時也壓力山大!同家會獻上「
佳節親友互動指南」,送禮自用兩相宜!

          ✮⋆。°✩⋆ 🌝 🌝 🌝 ⋆ ✩°。⋆✮
親友互動有鹹有甜,設定界線自然應對
一家團結做好準備,如果太累明年再見
          ✮⋆。°✩⋆ 🌝 🌝 🌝 ⋆ ✩°。⋆✮

🚀指南一:親友互動有鹹有甜,設定界線自然應對
跟親友相處就像吃蛋黃酥,究竟是膩口還是愛不釋手,各有不同感受。帶著孩子和伴侶返家,如果遇到看似關心但感覺冒犯的話題或行為,更令人分外緊張。別怕!!設定好底線,把握機會為孩子示範如何展現真實的家庭樣貌,同時維持健康的人際界線!


🚀指南二:一家團結做好準備,如果太累明年再見
出發前先為孩子做好心理準備,今天即將與哪些親友相見、該如何稱呼...讓孩子清楚知道對方與自己的關係,平時的身世告知就是最好的練習!若遇到無法接納同志、讓人為難的親友,安頓自己和家人的身心最重要,縮短聚會時間、明年再聚(或不聚)也沒關係!


▍親友們,NG話題看過來!

❌「你們兩個爸爸,誰來照顧小孩?」❌
兩個爸爸當然都可以照顧孩子!這樣的說法看似是關心家庭生活,卻預設了照顧小孩的責任是爸爸做不來的,強化了母親才是照顧者的性別刻板印象,也暗示了同志家庭的組成方式有缺憾,或無法提供孩子完整照顧。

如果真的想要關心,不妨試試這麼問:
💡「你們怎麼分配時間照顧孩子?平時都帶小孩去哪裡玩呢?」
💡「你們兩個爸爸把孩子照顧得真好,可以分享一些秘訣嗎?」

─◇─◇─◇─◇─◇─◇─

❌「收養的小孩以後會不會不親?」❌
收養也是同志成家的方式,不論是收養配偶子女或是媒合收養,收養都視同親生!這樣的提問,潛藏著對收養家長的質疑,預設血緣的連結更深,而忽略了收養家長與孩子之間愛的連結,在孩子面前提出這類疑問,即便不帶惡意,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甚至懷疑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增加了收養家庭的壓力。

如果真的想要關心,不妨試試這麼問:
💡「你和孩子感情真好,平常你和孩子會做哪些親子活動?」
💡「收養很不容易,你們是如何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

─◇─◇─◇─◇─◇─◇─

❌「小孩好可愛唷,混血兒要花多少錢?」❌
人工生殖法修法尚在努力中,單身和同志伴侶被迫遠渡重洋跨海求子,其中的痛苦和血淚難以用金錢衡量。此外,在孩子面前以金錢角度談論自己的出生,可能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將費用與自己的價值連結,甚至讓孩子誤以為金錢是衡量一切的標準,忽略了愛和情感的重要性,影響親子關係。

如果真的想要關心,不妨試試這麼問:
💡「海外人工生殖似乎是一筆很大的負擔,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嗎?」 💰💰💰




閱讀更多|同志家長經驗談:當小孩對身世出現情緒反應,同志家長這麼做



其他相關部落格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共同書寫台灣同志家庭文化、推廣同志家庭社會能見度,促進各地區同志家庭交流,創造互助資源網絡。

捐款支持 or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