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孩對身世出現情緒反應,同志家長這麼做
身世告知是一件美好的禮物
告知身世,確保孩子理解自己的故事與家庭樣貌
但,身世告知也不容易!
該如何用適當的語言,讓孩子理解重組、人工生殖、收養、代孕和同志家庭的概念?
什麼時候說,才不會太晚?現在說,會不會太早了?
當孩子出現情緒反應,該如何面對?
1.在日常生活中肯定孩子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常常對孩子訴說:「世界上只有一個OOO,你是獨一無二的」,肯定孩子的獨特之處,為孩子建立多元的概念
2.協助孩子接收他人正向的訊息
外貌不同於他人,對內向的孩子有時是沈重的禮物,家長的肯定之餘,協助孩子接收外人正向的話語,例如讓孩子知道路人對自然捲的評價是:「不用再花錢燙頭髮耶,好棒」
3.給予空間允許做出改變
當捲髮的孩子想嘗試直髮造型,同志家長請設計師協助嘗試新造型,讓孩子能體驗自己直髮的樣子。
當家有兩個媽媽,孩子卻想要稱呼「爸爸」時,同志家長不帶評價地詢問背後原因,也允許孩子這麼做(實際上,一天後這個稱呼就自動消失了)。
4.為孩子即將進入青春期可能產生的認同挑戰做準備
提前預告:「我有準備好更多關於捐贈者的資訊,等你長大」
家長做好準備陪伴孩子探索及踏上自我認同之旅
5.家長以身示範,也肯定孩子的自主能力
日常生活中,同志家長以正向方式回應路人詢問:「我們是同志家庭」
當孩子被同儕詢問:「為什麼你有一個媽媽、一個媽咪?」,小孩簡潔有力回答:「因為我就是有兩個媽媽」,同志家長聽聞孩子能自行回應他人後,給予大大肯定
6.為身世告知連結更深層的意涵
小孩對於常常需要向他人解釋家庭型態出現情緒反應,同志家長向孩子解釋:「他人的詢問讓我們有機會和其他人介紹同志家庭,我們就能當先鋒,讓以後同志家庭小孩不用跟別人一直解釋,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以上內容摘錄自2024年8月份講座「同志家庭的身世告知大禮包:混血兒、同志、我是怎麼來的?」
你覺得哪一個方法適用自己的家庭呢?
如果想參與更多身世告知系列講座,歡迎讓我們知道!
更多身世告知疑問,同家會陪你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