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和兒子一見鍾情:怡如、怡伶和阿陽

2024/07/12   599   同志家長的經驗談

臉書-114.png


    我們是怡如和怡伶,兒子叫阿陽,我們還養了三隻狗狗,因為兒子也是屬狗,所以我們家是四隻狗,每天都非常熱鬧。阿陽是我們收養的孩子,他在十個月大來到我們家,當初收養時同志還不能結婚,我們走單身收養的方式,孩子入家後,同婚專法通過了,我們那時候很猶豫要不要結婚,因為擔心結婚會影響法院的收養裁定,於是一直等到法院裁定通過之後才去結婚登記,後續靠著很多團體努力倡議修法後,才終於讓太太怡伶和小孩也建立了關係。


    我們收養時非常忐忑,一直擔心:我能夠當媽媽嗎?這個小孩能夠在我身邊嗎?中間會不會有什麼意外?在煎熬的過程中,社工是最溫柔的那一個,她提醒我們小孩的最佳利益,解決我們的困惑,不斷告訴我們:「媒親是要符合小孩的最佳利益,而不是我們挑小孩」讓我們覺得收養就是從愛作為出發點。社工安排我們跟小孩見面的那一天,真的緊張到有一點點皮皮挫,期待又擔心,見面那一瞬間熱淚盈眶:「天哪!這就是我的小孩啊」,那種感覺比一見鍾情還強烈十倍二十倍。


    我們跟他的生母見面之前,只能大略從社工口中知道生母的狀況,生母也只從社工口中得知我們是同志伴侶,見面後彼此都哭了,像是女人跟女人之間生命的碰撞,我們因為這個小孩,彼此的生命即將不同,我們共同的心願就是把最好的愛給這個小孩。


    怡伶原先想要體驗懷孕的過程,但我們的人工生殖沒有預期順利,幾乎把錢都花完了,就順其自然走收養。其實我們家也是蠻傳統,媽媽一開始很支持自己生,但聽到收養就沈默了三天,第一次帶兒子回家的時候,現年九十歲的阿嬤就問:「買來要付多少錢」、「如果人家要把小孩討回去怎麼辦」...現在我們雙方的原生家庭都非常疼愛小孩,對於我們兩個成為媽媽很感動,我們也開始能夠體會,當時爸爸媽媽們如何給我們愛,再傳承給小孩。


    為了要有小孩這件事情,我(怡伶)做了非常多年的諮商,因為覺得從一個女人的身份要轉成一個母親,我需要支持。為了要迎接小孩的到來,我們決定辦一個公開的婚禮,我勢必就要跟父親出櫃,而父親是傳統到一個不行的老人家,人生如果要選三件困難的事,這絕對是第一名。我當時還很天真的想,等小孩生出來,就把小孩放到我爸爸媽媽面前,就算他們不承認我這個女兒,也會認這個孫子吧。


    我跟我的諮商師討論的時候,諮商師說了一句讓我放在心上的話:「不要讓小孩承擔我應該要承擔的事。」跟父親出櫃這件事情,本來就是我自己的責任,而不是小孩的事情,我原先貪圖爸爸一定會捨不得罵孫子,就會原諒我這個女兒,但這是我自己的人生課題,如果我很愛我的小孩,身為媽媽的我,應該自己去承擔這個責任。


    我們的婚禮就辦在2019年公投後,婚禮前,我用LINE寫了一封長長的信給爸爸,最後寫著:「就算你沒有出席我的婚禮,就算你不贊同,但是我知道你還是非常非常的愛我。」我爸已讀不回了好幾天,我每天都在心裡掉眼淚。


    我們婚禮辦在一個很隱秘的山上,因為有太多親子家庭出席,400個賓客中有200個小孩,需要很大的空間。山上必須要搭交通車才能到,我爸從巴士現身的時候,我的眼淚立刻飆下來,雖然我知道一定是我媽逼他來的,他的臉很臭很臭,坐到我旁邊遞給我一個東西,一打開來是個金戒指,我的眼淚鼻涕一直流,因為這是傳統下一代結婚時長輩會送的禮物,一定也是我媽叫他買給我的,但爸爸願意,我就很感動,最後爸爸還被朋友說服牽我走紅地毯。那天的錄影超醜,因為新娘一直哭。即便那時候同性婚姻還沒通過,但我們想要在小孩來之前有個婚禮儀式,想讓我們生活圈的朋友知道這個小孩的到來,而不是憑空出現。


    我覺得同志家庭跟任何家庭都一樣,有小孩的家庭就是忙碌,伴侶關係可能都會不太好,為了小孩有很多的衝突、爭吵、協商。從戀愛到家庭很不一樣,我們三個就像一團球,牽一髮而動全身,即便我們因為共同工作長達快10年,磨合了出一個蠻好的默契,而且一直沒有分手,還結婚了,我們超前部署那麼久了,可是在小孩來之後,面對的完全是一個生命的考驗。


    小孩來到家裡後,有次他不睡一直哭,我邊唱歌給他聽,唱一唱我自己也哭了,在哭的過程中我發現「哇,我前半輩子的苦難都沒有關係了」,因為我這輩子就是為了遇到這個小孩,所以前面才會發生那麼多辛苦的事,我們兩個人相愛,最後跟小孩相遇,關係裡又多了一個新生命。


    懷孕期間你的肚子會慢慢變大,周邊的人慢慢會知道說小孩即將要來臨,可是收養這件事情,我們的準備都是很無形的,我們身體其實沒有太大變化,然後小孩突然就來了,所以準備就不太一樣,收養機構會安排我們上一些課程,例如小孩發展如何銜接,還有身世告知。


    比如說我們的鄰居就嚇一跳,想說昨天你們沒有抱小孩,為什麼今天開始小孩每天都在身邊,他很驚訝問:「你們是當保姆托育嗎?」我們也不能騙鄰居,就要在親疏遠近的關係裡抓到一個平衡點。後來我們搬家,新鄰居看到兩個媽媽帶小孩也很好奇,說你們家到底住幾個人啊?我們就會直接跟對方說:「她是我太太,這是我們兒子」他們就會幫我們一傳十十傳百,再也不會有人問了。大家漸漸也會發現,我們就跟一般家庭一樣,也要倒垃圾,小孩也是會哭會鬧需要安撫。


    有一次我的學生很自然而然說:「阿陽好可憐喔,他媽媽不要他,把他丟掉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回應機會,我說:「沒有喔,其實生他的媽媽爸爸非常非常的愛他,就是因為很愛他,覺得沒有辦法好好照顧他,才把照顧他的責任交給我們,我們承諾一輩子要好好照顧他!」我們想要讓收養這件事情,是一個比較正向的,並不是出養人不愛他,其實這是一個愛的延續。


    每天我都會跟兒子說,我好愛他,看到他就很開心,他的存在就是這世界上最美好的禮物,我們能夠在這邊好好的示愛,甚至我們可以把愛傳遞給我們小孩,真的不是靠著我們兩個人而已,而是整個社會的氛圍,還有我們很多的同志前輩在前面披荊斬棘,我們今天才能夠登記結婚、才能收養小孩,也是因為我們的親朋好友們都支持、接納了我們,我們才能夠帶著這份愛繼續傳遞下去。



完整收聽怡如、怡伶和阿陽的故事:同志家庭Podcast【打破收養迷思 謝謝你來當我的寶貝


其他相關部落格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共同書寫台灣同志家庭文化、推廣同志家庭社會能見度,促進各地區同志家庭交流,創造互助資源網絡。

捐款支持 or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