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家庭常見諮詢問答
同志家庭常見諮詢問答
▋如何登記同志婚姻?
同性婚姻登記可至全國任一戶政事務所辦理,需要注意是否備齊所需文件,包含雙方的國民身分證、戶口名簿及印章(或簽名),以及結婚書約,書約可自製或使用司法院或各戶政事務所公版,如果要自製書約,注意書約需包含當事人之姓名、出生日期、身分證統一編號(護照號碼或居留證號碼)、戶籍住址(國外居住地址)等相關資料,及2位年滿20歲的證人簽名或蓋章‧
相關連結:
內政部戶政司同性之結婚登記
https://www.ris.gov.tw/documents/html/2/3/7/401.html
台北市民政局LGBT專區
https://lgbt.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14B3744E5F3854E3&sms=1F972E9591949D7C&s=9F2B80A7284EAEBA
▋同志要結婚後才能做人工生殖嗎?
依據我國人工生殖法之規定,目前仍僅限異性戀夫妻方能使用國內人工生殖技術,因此台灣同志不論單身或已婚,皆無法使用國內人工生殖技術,目前台灣同志僅能接受非侵入性的人工生殖診療,包含不孕症檢測與施打排卵針劑等,若考慮前往國外進行人工生殖,多數合法開放同志使用人工生殖之國家,例如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地,皆未限制海外同志的婚姻狀態,也就是說在台灣是否有先締結同性婚姻,不影響後續前往海外進行人工生殖的資格。
相關連結:
人工生殖法 -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Hot/AddHotLaw.ashx?PCode=L0070024
▋結婚後可以收養小孩嗎?
要了解這題的解答,需要先知道在台灣收養可分為幾種類型,第一種收養類型通稱「機構收養」或「無血緣收養」,該收養型態是收養與自己(或與配偶)都沒有血緣關係的子女,依據兒少權法的規定,無血緣收養需要向收出養機構遞交收養申請,後續通過機構與法院評估後,方能完成,而因為同婚專法的限制,同志配偶無法共同收養無血緣子女,同志配偶也無法收養同性配偶的「養子女」。
第二種收養型態則是「同志配偶收養」,通稱「繼親收養」,該收養型態是指結婚後,向地方法院遞交收養配偶子女之聲請,若配偶之子女是「親生」子女,可依據同婚專法第二十條之規定,由地方法院裁定收養。
簡單來說,同志結婚後不能進行「無血緣收養」,但如果是打算收養伴侶的「親生子女」,則一定要結婚後才可透過「同志配偶收養」成為孩子法律上的第二位家長。
相關連結:
同志配偶收養懶人包:https://www.lgbtfamily.org.tw/20220109/blogDetail-2F-135
▋結婚後小孩可以跟我姓嗎?
一般來說,同志家庭的子女出生後,在進行新生兒出生登記時,女同志家庭的子女姓氏必須跟著生(分娩)母,男同志家庭則是依循生父的姓氏,若需要更改為同性伴侶的姓氏,需在登記同性婚姻後,完成同志配偶收養,子女方可更改其姓氏為養父/母之姓氏,更改姓氏之程序,需先完成子女的收養登記,後續向戶政事務所提出更改未成年子女姓氏之書面申請,若子女已成年,則可由子女自行更改姓氏,但姓氏更改有次數限制,請家長們要慎思哦!
▋同志養育孩子要出櫃嗎?
我們了解每一位同志出櫃的成本不同,各自需要面臨的環境與挑戰也不同,出櫃往往也不是全有或全無的狀態,而是需要依據親近與信任程度而定,但依據同家會的服務經驗,當同志養育子女時,相較於無子女的同志,多了許多需要出櫃的時機與可能性,從如何向周遭親友或職場說明孩子的出生,以及找尋友善照護資源,例如月子中心、托育人員、保母、到孩子的學校等等,因為自身的性傾向與子女如何來到這個世界息息相關,因此多了許多需要跟他人出櫃的可能性。包含後續聲請同志配偶收養的過程,社工與法院都需要了解您如何跟孩子說明家庭型態。
依據學術研究指出,當同志家長可以開放與孩子討論同志身份時,孩子也可以正向地看待自己的家庭結構,並獲得支持感。當同志家長知道如何因應歧視,就可以教小孩如何回應。更重要的是,因為家庭的態度是可以開放討論同志議題的,孩子遇到不友善的對待,可以安心在家說出自己遇到的困難,不需要獨自面對,可以即時得到家長的幫助與支持。
有回答您心中的疑惑嗎?如果沒有也不用擔心,歡迎用同家會官方Line帳號與我們聯繫諮詢!
-
支持同家會,爭取同志家庭權利:https://neti.cc/Zw1mWD2
掌握消息不漏接!一指加好友:https://lin.ee/vK8Tbtd
【彩虹寶寶問事專線】預約表單:https://pse.is/3cv3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