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親生的小孩, 為什麼也要收養?

2022/02/14   1773   收養


上一篇解釋了「都是收養,有什麼不同?」三種收養類型的差別,其中同志配偶收養(又稱繼親收養),對一般人較陌生,你可能會疑惑:  

為什麼伴侶親生的小孩,我還需要收養?」

「太太生了小孩,家人朋友甚至職場都很支持我們這樣的同志家庭,一定要辦收養嗎?」

「出生證明上寫著兩個家長的名字,實際上也一起照顧、一起生活,有沒有辦理收養流程,有差嗎?」


一起來了解看看!

同志配偶收養(又稱繼親收養),用意在於建立非親生一方家長與小孩的法律關係,完成收養後,除了孩子正式身份資料欄位上多了一位家長的姓名,醫療、財產、保險、教育等領域,養父/母可為小孩規劃打算而不受限於身份,在以下特殊情境中也可保障親子關係。


如果離婚了:
感情勉強不來,即便不能好散,兩人也是孩子永遠的家長。當家長的感情走到盡頭,卻沒有辦理收養的情況下,非生父或非生母一方在後續親子關係維持上,缺乏正式保障,甚是面臨更多考驗。  


如果生父或生母死亡:
世事難料,當生父或生母死亡,未辦理收養情況下,非生父或非生母一方在法律上與小孩並無關係,當家庭為喪失親人而傷心難過時,法律可能成為另一重挑戰。  


海外旅遊時:
疫情好轉後,你也想要全家一起出國旅遊嗎?世界上並非所有國家都認可同性婚姻,或是承認同志家庭型態。欠缺正式文件下,任何一點旅途中的小意外都可能破壞出門遊玩的興致。  


簡言之,辦理同志配偶收養後:
👉日常生活中,親子關係可獲得保障,配偶可行使親權。
👉若遇到離婚、生父或生母死亡、海外旅遊等特殊情境,可保障親子關係或家庭關係。  


想要辦理同志配偶收養(繼親收養),不知道如何著手?
繼親收養與同志配偶收養懶人包 


同家會更提供各式講座和電話諮詢希望提供給想要收養(無論哪一種方式!)的同志正確資訊與洽詢管道。 歡迎您與我們聯繫或支持我們繼續為同志家庭服務!
👉預約:彩虹寶寶問事專線
👉捐款:支持同家會服務同志家庭
👉收聽:同志家長說自己的故事


其他相關部落格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共同書寫台灣同志家庭文化、推廣同志家庭社會能見度,促進各地區同志家庭交流,創造互助資源網絡。

捐款支持 or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