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同志家庭(LBTI Family)及其子女之校園處境報告

2018/07/01   2791   學術文獻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民間報告--關於同志家庭(LBTI Family)及其子女之校園處境報告

撰寫團體: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共同作者:

黎璿萍 執行秘書

蔡伊婷 行政秘書

王晴怡 理事長

蔡尚文 常務理事

一、撰寫團體簡介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下稱:同家會),緣起於2005年的「女同志聯盟MSN社群」,為女同志媽媽社群,藉由同家會所建立的社群網絡,認識更多與自身處境相同的女同志,關注生養孩子的女同志媽媽的家庭經驗,直到2006年正式命名為「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納入更多不同的家庭型態,並於2011年正式成立登記為社團法人,持續倡議各種同志家庭與伴侶權益,持續倡議各種同志家庭與伴侶權益,包含同志家庭的婚權、親權、收養、人工生殖與學校教育等議題。


二、同志家庭教育處境受政府忽略


在臺灣有越來越多女同志勇敢拒絕進入異性戀的婚姻體制,並與同志伴侶共度一生,近年更因為人工生殖技術的進步,許多同志伴侶選擇前往國外,進行人工生殖,完成養育兒女的心願。迄今為止,同家會已接觸超過100組以上擁有子女的同志家庭,並提供同志伴侶人工生殖的諮詢,從2016年底開辦至今,亦回覆上百人次的諮詢信件,可見生養子女,在台灣女同志社群中亦有廣大的需求,往後在同志婚姻修法通過的情況下,可以想見將有許多女同志家庭的子女誕生。然而,政府對於同志家庭的存在,以及其生養子女的情況,無法完全掌握,更遑論是同志家長及其子女對於教育的需求。

同家會所服務的社群中,發現同志家長們非常擔憂來自於教育體制和教育現場的歧視,以及性別平等教育是否確實落實。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之中,因為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對於同志家庭無足夠了解,造成同志家長與教師的隔閡,影響子女的教育權利。教育現場依舊存在異性戀中心主義(heterosexism),以學校的行政表單為例,通常是以異性戀夫妻為假設,在學生基本資料當中,要求填寫父與母的欄位,導致同志家長往往只能選擇以假性單親的方式,單獨填寫母親的欄位。


近幾年,在反同保守勢力的強力攻擊下,學校的行政人員與教師,往往對於多元性別的教育,採取避而不談,或是降低討論比例的策略。即使有性別友善的教師,希望邀請性別團體進校演講,也會因反同勢力的壓力,導致學校行政單位拒絕進校。最後,反同團體更試圖進入學校演講,在學校性別平等意識不足的狀況下,公開推廣異性戀家庭為主流的兩性課程,甚至宣導否定性教育的守貞課程。

因此,同家會主張依據CEDAW第28號一般性建議的第18點保障不同性傾向和性別認同之婦女的精神,以及第十條對於婦女教育權的平等保障,督促政府應對於同志家庭及其子女的教育處境進一步關注,針對同志家長與其子女的教育需求,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三、同志家庭及其子女之教育現況:回應國家報告


(一)性平教材的爭議


2017年台灣政府的第3次CEDAW國家報告中,針對第10條教育權,唯有10.52點次是與多元性別的教育現況有關:


為增進社會大眾對於學校性別平等教育之了解,在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教科書之編輯與審查方面,已針對課程綱要研訂者、教科書審定委員及教科書編者進行溝通,並積極建立共識;此外,針對不同教育階段教材內容之適齡性、妥適性及正確性,亦將強化審查功能。


然而,台灣政府並未明確回覆「CEDAW第2次國家報告審查委員會總結意見與建議」中第22點次,針對性別平等教材,國際人權專家所提出的建議:


如《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審查國際獨立專家團所建議的,審查委員會關切所有層級之性傾向及性別認同教材的發展缺乏進展。審查委員會也關切到,沒有定期的監督及檢視系統,來確保現存的性別平等指標及教材審查準則是符合CEDAW及性別平等教育法的規定。

性別平等教材是教育體制當中,認識多元家庭與性別的重要資源,然而針對教材內容的訂定,政府於國家報告卻未回覆其審查準則為何?因此,當社會有反對性平教材的聲浪時,政府未能依據審查標準強調其專業立場;反而讓保守人士曲解教材內容,最終導致社會將性平教材視為「同志養成教育」或是「性濫交」,並讓教育現場的教師承受社會輿論攻擊。國家報告除了未提出具體檢視標準,並強調反同團體一再倡議的「適齡性」教材,且未提出「適齡性」的具體定義為何。

自2011年開始,真愛聯盟等反同團體,便積極投入反對性平教材,特別是針對教材當中出現同志教育或同志家庭等內容表示反對。然而,在面對反同勢力時,政府卻在捍衛性平教材的實質內涵與精神,所付出的努力不足,使得友善同志的教材被迫停止出版。2015年因應12年國教課綱準備上路,性別平等教育的爭議再度浮上檯面,10月國家教育研究院舉辦12年國教性別平等教育諮詢會議,保守團體以家長身分參與該會議[1],表示「他們沒有歧視並尊重同志,性別就是分男女,雖然外在表徵有多種樣貌,但不能混淆孩子天生的性別;對於有爭議的性別社會運動,教學者不應為特定爭議的意識形態宣傳。」因此主張不應該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去討論多元性別,進而混淆孩童的兩性觀念[2]。

除此之外,反同人士還希望透過擴充家長權的方式,審核性平教材,並讓同志教育等不符合其價值觀的教材被迫刪減。政府不僅沒有為性平教育的價值發聲,更任由地方政治人物,包含執政黨的民意代表,與反同團體一同抨擊性別平等教育,抹黑同志群體。以高雄的「全國家長審議性平教材座談會」為例,現場不僅有高雄、屏東及台南三縣巿的地方議員,更有將近200多位反同家長參與,執政黨的立委更到場聆聽並表示支持,全國家長會聯盟甚至表示性平教育實行之後,不但無助於青少年的性教育,更讓愛滋病在2014年成為青少年十大死因之一。

地方議員不僅參與反同組織的座談會,在議會質詢地方行政機關的時候,更採取反同組織提供的材料,如台南市議員在質詢台南巿教育局時,亦引用保守團體的論述,質疑「2014年愛滋病已成為青少年的十大死因之一,這樣的成果,難道台南巿教育局還要放任不當性平教材流竄在校園內嗎?」嘉義縣的反同組織更直接獲得縣長承諾,發公文給各校停用不當性別平等教材。遍地開花的反同行動,引起各地方縣市對同志教材與討論與媒體報導,並在各議會通過阻擋同志教材提案。

(二)缺乏多元家庭的統計數據

根據「CEDAW第2次國家報告審查委員會總結意見與建議」中第33點次的意見,政府應該對於多元家庭進行調查與統計:

審查委員會關切政府缺乏對多元家庭的法律承認,僅承認異性婚姻,但不承認同性結合或同居關係。審查委員會也關切缺乏未經登記的結合之統計數據。審查委員會建議政府修訂民法,賦予法律承認多元家庭,同時建議採取措施以收集和整理未經登記的結合之統計數據,並在下一次的國家報告中提供資訊。

然而,此次國家報告依舊沒有多元家庭的統計。臺灣已經在17個縣市開放同性註記的狀況下,政府卻依舊未按照國際專家的建議,進一步統計在台灣社會之中的多元家庭。當政府沒有統計數據與相關研究分析的情況下,即便已有同志家庭的子女在校就讀,同志家長仍需透過個別出櫃,才能讓校園行政人員或教師,意識到有多元家庭的存在。特別是在反同運動下,越來越多反同家長成為自稱家長代表,表示對於同志婚姻或同志教材的反對時,同志家長更加難以表達多元家庭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需求跟支持。

四、主動提出之議題

(一) 教師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困境

原先致力於推動性別平等的教師,在過去皆會邀請性別團體入校演講,然而學校卻因為受到反同團體的壓力,逐漸減少邀請性別團體分享多元性別或是性教育的機會。例如先前由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所製作的影片《青春水漾》,該部影片是給教師性教育的正面教材,卻被保守團體抹黑成A片,教導學生人獸交,[3]在今年的同志大遊行前夕,反同團體更汙衊同志團體「台灣同志諮詢熱線」進校宣傳多人性愛,[4]透過上述行為,可以看見性別團體在進入校園教導性別平等教育時,已遭遇社會各方保守勢力的反撲。

(二) 保守團體入校教導守貞教育

保守人士除了打壓性別團體入校分享同志教育以外,更進校宣傳守貞教育,避談安全性行為,該行為違反《公約》第 10 條(h)項,強調女性應獲得接受性教育的機會。除了否定安全性行為以外,並進一步複製刻板性別印象,僅談兩性平等,而不討論多元性別與多元家庭。然而,在學校沒有明確的審查機制的狀況下,保守團體的守貞教育,魚目混珠成為性別平等教育的教材進入校園。以得勝者教育協會為例,該協會是由Steven Wayne Long牧師於1994年在台灣創立,原先是生命教育為名,進入台灣國中小演講,然而近年卻改以「真愛守門員」等課程,並以性別平等教育的名義,進校教導守貞教育,根據其官方網站的數據,至今全台每年都有超過50%以上的國中接受該課程[5]。

此些課程內容早已牴觸性CEDAW的精神,卻仍舊可以進入校園進行演講,倘若該班級當中,已有同志家庭的子女,卻必須在課堂上接受複製性別刻板印象的家庭樣態,對於同志家長來說,如何禁止不符合性別平等教育精神的團體入校,亦是家長們最深切的擔憂。

(三)應加強教育現場之教師及行政人員之多元性別敏感度

同家會也主張應確保教師、教授、教練、學校行政人員及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成員接受性平教材之定期及適當的訓練,培養在教育現場對於同志家庭的敏感度與理解。在同家會舉辦「同志家庭及其子女校園處境-台北場」時,現場便有教師反應,自己早年對於同志家庭的不理解,當時有一位阿姨經常來接小孩放學,並自稱是媽媽的「好朋友」,對於這樣的情境缺乏判斷,直到接受性別平等教育的進修之後,赫然發現早已接觸過同志家庭,然而,因為不了解同志家庭的處境,所以當初無法與該位家長反應小孩在校的境況,錯失許多溝通孩子教育的機會。

五、具體建議

1. 根據「CEDAW第2次國家報告審查委員會總結意見與建議」中第33點次的意見,落實多元家庭的數據統計。

2. 根據「CEDAW第2次國家報告審查委員會總結意見與建議」中性別角色和刻板印象第22點次的意見,確保教師、教授、教練、學校行政人員及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成員接受上述教材之定期及適當的訓練,進而了解多元家庭的需求,避免教育現場因不了解而導致歧視。

3. 諮詢政府、學術、公民社會團體及LBTI社群的性別平等專家意見,在所有層級上,制定更多有具有性別多元意識的運動及教材,並且明確訂定教材的審查機制,當受到非專業人士的挑戰時,能夠秉持性別平等專業,捍衛教材的落實。

4. 檢視教育現場所用的行政表格(Administrative form),是否依舊按照「異性戀家庭」為模板,透過修正表單的用詞,尊重多元家庭的存在。

5. 學校性平委員會,應積極審查入校演講的性別團體,依據其提供之教材或教學內容,評估是否為守貞課程,或有否定多元家庭的價值觀,進而避免違反CEDAW的法治精神。


[1] 該年6月14日剛成立的「全國家長會長聯盟」(以下簡稱:全長聯),

[2] 國教院性平教育諮詢會議 家長和性平團體互相叫陣,風向新聞2015-10-31,網址:https://kairos.news/18779,檢閱日期:2017/11.20。

[3] 青春水漾不是性解放(王儷靜、楊佳羚),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31204/35482474/,檢閱日期:2017/11.20。

[4] 彩虹遊行登場!護家盟2952字反對:「同志行為會感染」,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61029/801692.htm?t=%E5%BD%A9%E8%99%B9%E9%81%8A%E8%A1%8C%E7%99%BB%E5%A0%B4%EF%BC%81%E8%AD%B7%E5%AE%B6%E7%9B%9F2952%E5%AD%97%E5%8F%8D%E5%B0%8D%EF%BC%9A%E3%80%8C%E5%90%8C%E5%BF%97%E8%A1%8C%E7%82%BA%E6%9C%83%E6%84%9F%E6%9F%93%E3%80%8D。檢閱日期:2017/11.20。

[5]得勝者系列課程,http://www.champ.org.tw/------1.html,檢閱日期:2017/11.20。


其他相關部落格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共同書寫台灣同志家庭文化、推廣同志家庭社會能見度,促進各地區同志家庭交流,創造互助資源網絡。

捐款支持 or 聯絡我們